湖北工业大学成教微信交流群
(扫-扫上方二维码添加)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湖北工业大学成教热门
学校和企业谁该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
来源:湖北工业大学成教 发布时间:2012-04-23 查看:267次
学校和企业:谁该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然而学校与企业之间总有挥之不去的“抱怨”。很多学校,校企合作搞了多年,却依然很难突破“两张皮”的瓶颈。
近日,在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一项由福特基金资助的项目论证会上,职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开发成为与会者畅谈的话题。然而,无论是院校、企业还是学生,谈到这些问题都是满腹牢骚。
会场上,一块小题板上画着代表中国产业发展的链条,其中两个环扣分别指向了院校和企业。作为同一利益链条的两个环扣,校企双方抱怨合作现状时,都试图在寻找症结所在,并尝试寻找一种能够追根溯源解决校企合作难题的方法。
企业:职校生缺乏简单的岗位素质
威特立创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资深人事经理周琳每天的工作就是从全国各地为用人部门招兵买马。她经常从用人部门听到的反馈是,“学校名字听上去还不错,但是学生来了以后,不能马上顶用”。
在周琳看来,职校生应该有两类能力,一类是专业技能,一类是软性技能,就是他们来到企业不会有陌生感,知道企业要的是什么,知道会面对什么挑战,企业对他们有什么期望。“希望学生能主动了解企业对他们的期望”。
对于刚入职的毕业生来说,企业还关注一些基本素质,比如责任心、主动性、能不能批判性地看待问题、能不能参与讨论、能不能加入团队。然而,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张景岫认为,即使是这些基本的岗位素质要求,职校生依然不能让企业满意。
“学生进入企业后,大多不知道自己的职业成长轨迹是什么,只停留在岗位上,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汇思人力资源中国蓝领研究杂志主编屠彦清认为,学生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
职业发展路径的不清晰直接造成员工稳定性不强,而刚进企业的毕业生离职的想法也很简单,“工资不高,在企业没发展,在企业学不到东西”。汇思人力资源BPO研究中心主任秦燕介绍,公司每年为客户从全国招聘10万人,90%都是来自职业院校的学生,这中间70%来自中职学校,30%来自高职学校。“企业招工难,实际是留人难,其中原因就是职校生的职业稳定性差,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屠彦清认为,学校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服从企业的需求,服从企业的条例,要做一个好员工。”但是没有告诉学生,“职业规划是什么,为什么要服从企业。”她认为,学生如果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确定的话,学校会失望,企业也会失望。
“谁来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屠彦清认为,这是目前校企合作中“很重要的课题”。周琳也认为,校企合作中最紧密的因素就是学生,怎么使这些人才发挥才能,给社会、家庭带来回报,这是企业和学校共同的目标。
学校:企业在合作育人中“太功利”
对于企业的抱怨,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智强认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大多停留在利益问题上,功利性太强。“谈校企共同培养,企业老总也很认可。但当把学生送进去以后,车间主任没有把企业变课堂,而是把学生变成打工仔、打工妹”。
陈智强认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考虑得更多的是企业的利益,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利益,没有考虑学生在企业需要学习知识、学习本领的利益。“所以,在校企合作上,学校企业热情很高,可是流产的很多,最终变成把学生拉去企业做工”。
“企业要求学生有顶岗能力,要求学校解决,但是企业又不来和学校共同解决”,这让职业院校在做工学结合的探索时举步维艰。企业说,“学生来了不够用”,那是否职业院校满足了企业“来了够用”的需求,就完成了教育目标呢?订单式培养的命运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订单式培养”可以说是国内职业院校刚起步时,最热衷的一种“按需培养”的校企合作形式。但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学生,而不是产品,“如果订单没了,产品可以打折出售,那学生怎么办?”张景岫给了这样一种假设,“比如,所有高职院校订单培养了100万名计算机人才,碰到2000年那样的科技泡沫破灭,大量计算机公司倒闭,人才需求只剩下10万人,那其余90万人何处去?”
学生:我们在学校找不到“灯塔”
以企业趋“利”的价值需求,来要求职业院校显然不合适,因为学校有自身抛不开的大“义”。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陆沁说,“在现实中,企业往往患‘老花眼’,看不到长远发展,不愿牺牲眼前利益搞校企合作;学校会患‘散光眼’,职业院校的老师常常会感到头痛,不知道具体课程到底是面向企业、面向学生、面向家长,还是面向老师,因为院校要面对的任务太多,承担的责任也太大;而学生大多患了‘近视眼’,甚至‘暂时性失明’, 在这一时间段,他看不见要往哪里去,不知道这个社会需要什么,自己需要什么,要往哪里走。”
对于企业的抱怨,苏州工业园区尹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建刚表达了不同意见,“很多毕业生到了企业会说,学了等于白学,什么都用不到,往流水线上一坐,什么脑子也不用动。当然他们看不到目标。”10年前,高建刚从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高建刚认为,在学校,老师辅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早规划会早得益。
该学院大三学生金彬圣则用“灯塔理论”赢得了在场人的掌声。他把职校学生比作大海中航行的小船,“我们需要一个‘灯塔’指引方向,在大海中就不会迷航。但是,一年级有职业指导课,到了二三年级,没课了,‘灯塔’没了,于是很多同学只好带着迷惘到企业顶岗实习。”
福特基金会何进博士认为,这个想象中的“灯塔”应该对应着实实在在的教育目标。这里有产业的需求,有学科的需求,也有国家的战略需求,三方需求结合起来,教育目标才能完整。产业专家、教师和学生作为利益参与者都要置身其中,“产业代表职场的需要,老师是学科、系统知识的代表,学生作为购买教育服务这种特殊商品的直接顾客,他的利益必须考虑。”
专家:把教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是买我们教育的最直接的顾客,家长花了钱,学生花了时间,但是我们的教育从来不把学生当成顾客。”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联合国产学教席主持人查建中教授认为,学生在学校不是主动学习,而是“被学习”,不仅那些差的学生“被学习”,好学生实际上也是“被学习”,只是按照学校规定的体系在学习。
他说:“中国教育的症结就是解放学生作为学习生产力的主体,把学习和教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真正改变教育的现状,就像农业把土地还给农民,工业发展把市场还给企业家一样。”
据悉,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10年就为“企业的需要,我们的目标”的办学理念增加了一层新内容,即“学生的需求,我们的追求”。在院长单强看来,办学理念的转变正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的关注。
“我们的职业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吸引力,因为我们的职业教育让学生动手,没有动脑,家长不希望把学生培养成机器人”。单强表示,要解决学生的素养问题,不是上几门文化素养课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将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岗位能力的匹配度不高,这是高职教育的遗憾,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就业问题,而是学生就业后,与岗位能力要求匹配度的问题。”
何进则认为,衡量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是否合格,不是看他少上了哪几门课,而是要看他缺哪种“营养”,比如说团队合作精神、职业操守与能力、不断进取的意识等,缺什么补什么,但怎么补,没有统一要求和模式。
“谁在办高职,谁在读高职,高职的就业方向在哪儿,这些问题不是开一次座谈会就能把它都定好了,而需要隔个5年、10年,再去重新审视”。何进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的10年,由塔尖式教育变成普及式教育,而未来的10年,这个宝塔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拼命去发展塔尖,而更多的是发展职业教育这个塔基。无论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始终是环环相扣的,学校、政府、企业都是其中的一环,“中国教育要做好,绝对不是搞教育的人能做好的,必须有不从事教育的人全面参与”。
该信息出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http://www.cvae.com.cn
最新成考备考资料免费领
填写信息后即可免费领取以下
成考备考大礼包
-
成考《大学英语》直播课+网课
资深老师千人直播课内容:大学英语语法课程
-
成考内部在线刷题软件
内部在线刷题系统,无限模拟刷题考试
-
最新成考招生专业对照表(公办/民办)
汇总湖北所有成考高校招生专业+计划+解析
-
同城/同校/同专业考生交流群
内部考生交流微信群免费进,交友学习两不误
上一篇:湖北工业大学成考招生简章